从世纪大战说起
最近人机大战,可谓全球瞩目。人类围棋界顶级高手李世石、柯洁等迎战谷歌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一场被冠以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的巅峰对决,一度成为街头巷议的热门话题。可以预见,人工智能会在将来必将超越人类智慧。未来5至10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大数据、脑机接口和神经工程将成为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科学家竞相突破的重点对象。也许在不远的未来,人机协同的生化人真的可以像钢铁侠一样自由飞翔,犹如机甲战士般随意念操纵武器,改写生命轨迹,穿梭时空,甚至脱离物质属性而存在。
一、人工智能的G点已经到来
世纪人机大战,让谷歌的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一时间成为机器人网红。第一次人机大战是2016年3月在韩国首尔由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与阿尔法狗进行五番棋对决,无论比分如何将下满五局,比赛采用中国围棋规则,执黑一方贴3又3/4子(即7.5目),各方用时为2小时,3次60秒的读秒机会。最终,阿尔法狗以4:1战胜李世石。第二次人机大战是2017年5月在中国嘉兴乌镇由中国围棋九段棋手柯洁与阿尔法狗进行三番棋对弈,每方3小时,5次1分钟读秒。结果阿尔法狗以3:0完胜柯洁。这也将是人类顶尖高手与人工智能之间的最后一次较量,阿尔法狗(AlphaGo)从此将退隐江湖。世纪人机大战之后,很多人开始惊呼:机器战胜了人类,人工智能已经到达了取代人类的奇点。诸如人类被计算机碾压,人类被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智能的奇点到来,人类最后的智力骄傲崩塌等各种说法开始充斥朋友圈并登上各大新闻榜头条。
围棋人机大战期间,关于人机大战的报道充斥于国内各种媒体的头条,风头完全盖过了足球、篮球这些风靡世界的运动;就连围棋普及率极低的欧美国家,英国广播公司(BBC)、路透社、美联社这些主流媒体也对比赛进行了详细报道,这在以往几乎是不可能的。人机大战后,人们通过各种报道已经了解到,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智能化服务将会快速地接入餐饮、出行、旅游、电影、教育、医疗等生活服务领域,覆盖用户吃、住、行、玩,人工智能在未来可能媲美人类的专职秘书。阿尔法围棋最大的胜利是为人工智能打造了一场全球性的科普,也代表了高科技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充满野心的宣告。过去的人工智能只是存在于实验室的智慧探索;而未来的科学技术,人工智能将是基础,是推动商业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表面来看是人机大战, 实质是人类不同技术的对决。无论谁胜谁败,人类智能时代悄然而至。像阿尔法狗一样,越来越多聪明甚至会思考的机器人受到普遍关注。2017年6月,中国首次高考版人机大战在北京上演,由学霸君自主研发的智能教育机器人Aidam与分为三组的6名高考状元同台PK,最终三组高考状元分别得分为146分、140分、119分,而Aidam为134分。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像人一样思考知识点,一步一步输出过程和答案。
二、人机融合:连接你我
人机融合被视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重要拐点,美国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正着手推动人机融合。从前的科幻正在靠近现实,随着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生化机器人的发展和系统科学的综合进步,计算机自主的逻辑思维将有足够的行为表现,进而真正脱离人类的完全控制,拥有自主的智能思维。
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及软硬件的进步,计算机的逻辑分析能力大幅提高,直至计算机的综合逻辑分析提高为逻辑思维,这种逻辑思维可以根据环境条件自主产生新的逻辑,并摆脱人类的框架式控制,而成为一种自主的智能思维。科学家甚至提出预言:21世纪结束前,人类将不再是地球上最富有智慧的物种。正是基于对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担忧,马斯克正式启动了“神经连接”计划。《华尔街日报》2017年3月27日报道,神经连接公司将使用名为神经织网的技术,在人类大脑中植入微小电极,与电脑建立联系。这种技术不仅能治疗癫痫、帕金森症等脑功能障碍疾病,还能提高人类大脑能力:把人类思维下载到电脑中,或将电脑中的信息通过电极上传到人脑,把人类智力与人工智能有效融合,从而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力。如果人类创造出具有超级智慧的人工智能产品,它在各方面能力远超人类,那么人类在强大的人工智能面前可能会沦为家猫。
微软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洪小文则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的一种工具、技术,没有人便没有AI,因为AI的想法、算法全部来自人类。人类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创新、创造。在古往今来的创造历程中,人类采取的一贯策略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而这其中,大胆假设的创造力来自于人类,小心验证的使命交给计算机,并在验证过程中反复修改我们的假设,修改我们的想法,最终就能创造出新的东西。
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提出,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固然重要,而让计算机与人协同,取长补短而成为一种1+1>2的增强性智能系统则更为重要。当前,各种穿戴设备、智能驾驶、外骨骼设备、人机协同手术等纷纷出现,而宏观系统的人机协同有更大空间,预示着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系统前景广阔。
智能设备嵌入身体,实时读取生理数据,机器比人更了解人自己……这个判断来源于近来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协同融合将在本世纪完全实现,人类未来生活将发生巨大改变。事实上,人工智能从诞生之日起,就尝试在各个方面提高、延伸人的能力,人机融合的过程已经开始,并且还在加速前进中。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深耕者,第四范式创始人、CEO戴文渊认为,人机协同融合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感知融合阶段、行为融合阶段以及思想融合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融合。其实,我们已经走过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感知融合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传感器作为核心组件出现,应用在不同领域和技术中,例如我们所熟悉的智能家居、视觉识别技术,以及语音识别技术等。借助人工智能,人类的感知能力被成百上千倍地放大与拓展,被赋予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该阶段完成技术积累,奠定下一步发展的技术前提。
第二阶段:行为融合。目前,人工智能领域最受关注的技术,是可以在工业界落地的技术。而这正是行为融合阶段,人机融合的本质——基于对人类“老师”的学习模仿,机器不知疲倦地训练和更新,最终在某种行为能力或工作能力上,实现对人类的补充和超越。例如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就可在精准营销、风险防控、智能投顾等多个场景中,有效缓解人力不足、精力不够的局面。以智能投顾为例,过去因为人力成本高昂,金融机构只能为少数VIP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理财服务。而现在,机器通过学习客户经理的投顾准则和经验,再经过自身超高维度模型处理,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理财建议,赢得顾客的信赖。不少业内专家都认为,在行为融合阶段,中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研发差距在不断缩小,可以说该阶段是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
第三阶段:思想融合。对思想融合阶段的阐述,其实与前文引用的《人类简史》的观点颇为相似。关于这一阶段的探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太多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也许未来,随着机器学习、生物传感器、脑机交互等技术的发展,这一融合过程将加速发生。人工智能程序可以在你出生后的每一天,从每一条短讯到每一秒心跳,都充分研究你,深得你心的人工智能,最终与你实现思想融合,替你作出更有利的选择,小到购物作品牌选择,大到像婚姻这种令人纠结的终身大事。
三、开启智能革命
人工智能一直是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其实不止在科研领域,科技对人的改变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许你以为AI离你尚远,其实你已与AI相连。当你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发了一张好莱坞黑白电影剧照,你一脸懵懂地不知这是哪部片子,更无从评论,打开百度识图,以图搜图的结果会为你识别剧照中是哪位明星,甚至这是哪部影片;当你发现同事的零食非常好吃,包装上却一个中国字都没有,又不好意思开口问,打开手机淘宝拍立淘扫一扫,一个个该零食的链接就出来了;当你听到一首老歌,却怎么也想不起歌名,打开QQ音乐,轻轻哼唱一句歌词,立即出现该歌曲的搜索结果,那就循环播放吧……
其实,上述场景都是BAT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具体应用。目前,中国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正在布局人工智能,提供人工智能服务。其中,百度深耕智能搜索、金融、医疗、智慧交通、无人驾驶等领域;阿里着力点在城市大脑、智能制造、农业、电商、物联网等方面;腾讯则侧重于社交、游戏、智能工具等。如今,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全球爆发的前夜。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我们正处在从互联网+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5年之后,任何一个行业或者今天的创业者,或者领导型公司,如果不用人工智能来改变它今天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那它一定会出局。
中国正在开启智能革命,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由百度牵头组建深度学习国家级实验室,这是中国第一家人工智能实验室。4月百度总裁李彦宏说道:互联网是开胃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未来,人工智能必将达到能够理解人类想法的程度。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在诸如智能穿戴设备、无人机、虚拟客户服务、智慧城市、智能安防、基于大数据的业务分析等领域均得到应用,节省了人工成本,开启了未来的万亿级市场。人工智能已经从封闭的实验室逐步走向了开放的商业应用道路之上。有人认为,2016年或许是中国的人工智能商用元年。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会帮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大的自由、取得更大的进步。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如果机器能干很多活,岂不能让人类解放出来?人工智能将不仅仅是替代简单重复的劳动,未来越来越多的复杂的高级脑力活动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人工智能既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机会,也会带来又一个巨大的挑战。或许再过几十年,人工智能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像家庭成员一样进入千家万户,每个人都离不开。到那时候,人类大脑将进一步解放,机械运算等都有机器人替代。
未来10-15年,人工智能将要取代50%的人的工作。那么,对于普通大众的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呢?创新工场创始人兼CEO李开复表示,人工智能时代来了这些岗位是人工智能做不了的,会被留下来。如管理人工智能的科学家、行业顶尖人才、艺术、美学、综合性人才、按摩师、叠衣师……,甚至是老人院和孤儿院的志愿者、护工,这些需要表达心中真诚爱的岗位,是机器学不来的。
与已往总是强调人工智能具有潜在威胁不太一样,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这次明确地告诉我们,人脑与机器脑没有本质区别,机脑有灵魂那完全是人类虚构的童话故事。而与此同时,创造智慧,可以为人类带来巨大的潜在收益:我内心秉持乐观态度,也许借助这项新技术革命的工具,我们将可以削减工业化对自然界造成的伤害。
当然,很多人担忧的,是类似于《西方极乐园》那样的人工智慧系统时空的潜在风险,虽然霍金没有阐释具体的解决方法,但却强调我们必须要找到掌控风险的工具。然而在最后,霍金话锋一转,对科学家乃至整个人类提出了严正警告:人工智能也有可能是人类文明史的终结,除非我们学会如何避免危险。